开启无障碍辅助工具

媒体关注

您所在的位置:
首页
新闻动态
媒体关注
 

贺亚琴:让聋哑孩子走出无声世界

  • 上传时间:2012-09-20
  • 作者:
  • 来源:
 铁岭日报9月19日第4版

        仪态端庄,衣着时尚,脸上挂着和蔼的笑容,这与记者想象中的聋儿语训老师有些不一样。阳光聋儿语言康复学校负责人贺亚琴投身聋儿语训事业已有10多年,让近200名聋哑孩子走出无声世界。她于无声处育桃李,让聋哑孩子得到了社会的包容和理解,让他们体会到生活的多姿多彩。
        “儿子让我了解到什么是聋儿语训” 
        当聊到为什么想到开办聋儿语言康复学校时,贺亚琴为记者讲起了她和儿子王坤的故事。 
        在王坤小的时候,贺亚琴发现儿子表情有些呆板,她大声叫儿子的名字,也不见他有任何反应。贺亚琴心里掠过一丝恐惧:儿子不会是听不见吧?贺亚琴告诉记者,其实全家人都发现过孩子对声音没有反应,但是没有人愿意承认,直到后来亲戚朋友都说,才不得不正视这个问题。贺亚琴和丈夫王振刚领着儿子到医院检查,结果被确诊是先天双耳失聪,没有残余听力,只能去聋哑学校,贺亚琴顿时感到天旋地转……回家后,贺亚琴拿着家里所有的积蓄,带着王坤跑遍了大半个中国的医院,她坚信儿子一定能够发出声音。直到在北京的中国聋儿康复中心,医生告诉她可以给王坤带助听器试试,但您别高兴得太早了,让这样的孩子说话很难的。专家告诉贺亚琴:“唯一的希望就是语训,即通过为孩子验配大功率助听器,进行语言强化训练,让聋儿不哑,挽救他的语言功能。 ”
        当时正是孩子学习说话的最佳年龄,为了不耽误孩子,贺亚琴和丈夫筹钱为儿子配备了助听器。然而,由于儿子是重度耳聋,助听器仍然不能使他完全感知声音世界,必须进行强化语言训练。于是她放弃自己的工作,带孩子去了中国聋儿康复中心的附属幼儿园,在旁边租了一个十几平米的房子,一呆就是半年。“王坤基本是每天都要11点钟才能睡觉。通过不断的培训,三四个月后孩子有起色了,甚至能开口叫妈妈。 ”贺亚琴说,“我重新找回自信。我知道儿子想听见声音,发出声音,就像所有的孩子要吃饭、要喝水一样,是正常的需求。经过半年,我也掌握了基本的教育方法,就这样我对王坤的语训慢慢走上正轨。 ”
        “语训让我成为很多孩子的妈妈”
         1995年的一天,本溪一个叫大宝的孩子在爷爷奶奶的陪伴下来到了贺亚琴家。第一次见面,大宝的奶奶见到王坤几乎跟正常孩子一样可以和妈妈交流,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。原来大宝和王坤一样是一名聋儿,已经四岁了还不会说话。爷爷奶奶通过亲戚打听到贺亚琴,就把孩子领来了。就这样大宝成为了贺亚琴的“第二个孩子”。又过了两个月,小女孩孙晓萍和爸爸一起找到贺亚琴。孩子已经7岁了,却还不会说话,不会叫一声爸爸,说着说着,30多岁的大男人竟呜呜地哭起来。“把孩子交给我吧,我想孩子会说话的。 ”从此,贺亚琴成了3个孩子的妈妈。 
        慕名而来的孩子越来越多,“我能感受到家长想让孩子说话的急切心情。 ”贺亚琴说,“孙晓萍到我这两个月后,就可以清晰地发音。她的家长很认真地对我说,既然现在有这么多孩子和你学习,你为什么不办个学校,让更多的聋儿可以开口说话呢!这才让我萌生了开办学校的想法。”
        “希望更多家长听孩子叫‘爸爸妈妈’”
        “阳光聋儿语言康复学校自2000年开办以来,规模从一间平房变成现在拥有一栋二层小楼,并且教育设施齐备,期间的困难自不必说,但是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帮助下一路走来,确实是身子苦,心里甜。 ”贺亚琴说。一位聋儿的家长告诉记者:“贺老师没有大医院医生的架子,十分和蔼,把孩子交给她,我放一百个心。 ”12年来,阳光聋儿语言康复学校的师资队伍由1人发展到6人,从这里走向正常课堂的孩子已经达到200余名,贺亚琴和同事们用无声的大爱带领聋儿走入有声的世界。 “前面的路就算再难再苦我也会坚定地走下去,因为我希望让更多的家长听到孩子亲口叫一声 ‘爸爸妈妈’! ”贺亚琴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