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外出活动中,应该注意哪些常见问题呢?我们来看一看吧。
一、外出前的准备
1.在外出之前,应该根据自身需求检查随身携带物品(手机、钱包、钥匙、证件等),注意携带保管方式方法,避免重要物品丢失或者损坏。对于无自主行为能力者,重要物品应由家属/亲友保管。
2.外出前需要检查辅助器具的安全性,电动轮椅、电子导盲仪等电子辅助器具应提前充电,保证电量足够正常使用。
3.外出前应检查常备药物的有效日期与适用范围,长期服用的药物,建议出门前先服用。应急药物(哮喘药、心脏病药、癫痫药等)应放置在容易获取的位置。
4.要预留紧急联系方式,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联系到家属/亲友。紧急联系信息需要包括本人姓名、住址、电话、简要情况(残疾或患病情况)、紧急联系人及电话等信息。
5.要通过自我感觉和家属/亲友观察,确定身体状态适宜外出,如果感到身体状态与精神状态不稳定时,建议非必要不外出。
二、通过公共道路
1.出行时尽量选择路况好、人流少的路段,在一般路段应优先选择无障碍通道,并以适合自己的速度前行。
2.尽量回避人群拥挤的场所、道路,无法回避时,要稳住手脚或抓住坚固牢靠的东西,等待人流过去以后再离开现场,注意不要采用重心前倾或低重心的姿态,以免被撞倒。
3.应避免靠近高空坠物风险路段,如必须通过,尽量在屋檐下行走,也可以用书包、伞具等护住头部。
4.在通过斜坡时需要慢速前行,上坡时重心放在前脚,下坡时重心放在后脚,无论上下坡都应采取半弯身体的方式行进。
三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
1.乘坐公交时,需看清路线之后再上车,上车后留意站点信息,到站停稳后方可下车。
2.乘坐出租车时,上车后须系上安全带,要清楚的说明目的地,下车时检查好携带物品,待车停稳后下车,开门过程中留意车外情况,避免发生意外。
3.乘坐地铁前,要先规划好路线,并且在安全范围等待,上车后寻找合适位置坐下。下车前需确定终点位置,检查携带物品,切忌在地铁门即将关闭时抢上抢下。
四、途径公共交通场站
1.如果需要使用无障碍升降机,要预先查看升降机各种按钮的位置。升降机运行时,会出现重心不稳的情况,其间注意扶稳固定物体。使用结束后,应等待升降机完全停稳后,再离开。
2.如果遭遇治安事件,要远离事发现场或就近寻找掩体保障自身安全。如在事件中受伤,应及时联系工作人员、家属/亲友,并拨打120进行求助。
3.出发去目的地前,应该提前了解外出相关应急方案与安全疏散出口等信息,如果遭遇自然灾害事件,第一时间寻求他人帮助,尽快脱离危险环境。
4.如果遭遇踩踏事件,处在拥挤人群中有不自主运动的情况,应用两臂撑起空间,保证呼吸,尽量在人群中反向用力拖延,但要顺势而动,不要硬扛,防止摔倒,向人群边缘移动。万一摔倒,要大声呼喊提醒他人,同时蜷缩身体,双手抱头,尽量保护头部和胸腹,设法靠近墙角。
5.如果遭遇交通工具故障,要配合驾驶员进行疏散与撤离。如果有受伤情况,应寻求他人帮助,联系家属/亲友进行处理。
五、使用公共设备
1.电梯是一个不断上升/下降的装置,残疾人可能会因“密闭”空间、上下扶梯而产生恐惧和呼吸困难等不适,也可能因上下/快速移动而产生失重和失衡的感受,因此需要进行多次训练来适应。
2.使用扶手电梯时,在踏出第一步后,第二步应自然跟上,切忌犹豫不定。注意紧握扶手,避免将手指伸进扶手槽。尽量踏在扶梯踏板正中间,不要踩黄线、跑跳,以免发生危险。即将到达终点位置时,需要及时踏出电梯,双脚站稳后要尽快离开。
3.使用升降电梯时,需要检查随身物品均在梯内,避免阻碍运行。不应在电梯内跳跃、打击箱体、大声喧哗等。如出现耳鸣、心跳加速和失重的感觉,可以通过张嘴、吞咽动作缓解耳鸣。通过扶稳梯内扶手稳定身体,增强安全感。
4.如被困在升降电梯中,要稳定情绪,按下紧急呼叫按钮,等待专业人员处理。在电梯失控的情况下,应把最近一层按钮或每一层按钮都按下。选择不靠门的角落,膝盖弯曲,身体呈半蹲姿态,尽量保持平衡。千万不要强行撬开升降梯门逃生,以免坠落。
5.使用楼梯时需要注意防滑以及肢体、辅助器具等的配合,也需要注意尽量扶靠同一侧,避免被其他人撞到。